20世纪初的美国,也是思想碰撞非常激烈的时期。
世界大战前,美国奉行的“孤立主义”起源于美国国父华盛顿,华盛顿的本意是要借助确立“孤立主义”,摆脱英国对美国的影响。
从华盛顿之后,一直到世界大战前,美国政府一直奉行“孤立主义”,始终坚持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
到了1823年,随着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逐渐演化为“门罗主义”,“门罗主义”主张: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欧洲不应该干涉美洲。
“门罗主义”严格说起来就是放大版的“孤立主义”,美国把“孤立”的范围,从美国开始向整个美洲扩缩,把美洲当成了美国的后院。
世界大战爆发后,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试图改变美国的“孤立主义”,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国际主义”和“多边外交”。
“国际主义”和“多边外交”的实质是美国政府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不受他国和国际机构影响,不建立和依靠联盟,完全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实力处理国际事务的外交政策,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制度实现多边国际合作,调整国际关系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
如果站在二十一世纪的角度上看,“国际主义”和“多边外交”很明显更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更符合世界发展趋势。
但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很多人并不这么看,当威尔逊在巴黎和会结束后,回国向参议院提交了包括国际联盟盟约的《凡尔赛条约》之时。威尔逊问道:我们敢于拒绝它吗?敢于伤世界人民的心吗?
但是,美国参议院就是敢于伤世界人民的心,于是美国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美国至今也没有加入国联。
多么具有嘲讽意味的一件事,美国总统主持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促成了国际联盟的建立,但美国却不签字,不加入。
应该说,此时“孤立主义”在美国还是很有市场的。
美国在世界大战前发展的很不错,工业产值已经是世界第一,因为在美洲大陆缺少天敌,美国就是美洲大陆的霸主,对于美洲大陆有予取予求的权力。
参加世界大战,这让美国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同时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但这和普通美国人有什么关系呢?
美国在世界大战中出售给欧洲大量工业产品以及农产品,这些产品现在甚至还没有收回成本,因为不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美国甚至没有资格享受战争红利。
在战争中获利的是军火商和大财阀,而这些人现在正忙着把从欧洲挣来的钱在投资到欧洲去,以完成资本置换。
以上和普通人都没有任何关系,更有很多人认为,美国参战除了收获一堆变不成现金的债务,以及一群忘恩负义的亲戚,再也没有任何收获。
美国的政客,一向都是以代表民意自诩的,于是沃伦的竞选主张就是:美国退出欧洲事务,重回孤立主义。
而沃伦的竞争对手詹姆斯·考克斯,则是坚持民主党的一贯方针,即国际主义和多边外交。
作为一家有着法国和兰芳双重背景的企业,联邦集团其实更应该支持开放激进的民主党,但从兰芳的实际利益出发,联邦集团还是选择了相对保守的共和党。
所以当沃伦表示联邦集团愿意资助沃伦的竞选团队一千万美元现金的时候,西蒙·艾伦满意的从沃伦眼中看到了惊喜,从威克斯眼中看到了震惊,就连沉默寡言的梅隆,西蒙·艾伦也注意到梅隆眼中的吃惊和警惕。
威克斯是交易所经理没错,但只是一个类似于另一个时空“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摩根集团给威克斯的授权一向是有限制的。
而梅隆虽然实力雄厚,但要一次性拿出一千万美元来,也还是会感觉到肉疼。
这个时代的总统竞选还没有21世纪那么疯狂,动辄十几亿美元,这个年代的一千万美元,几乎已经可以包办沃伦所有的竞选费用,足够令沃伦战胜詹姆斯·考克斯,同时还会略有盈余。
西蒙·艾伦对于人性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教父》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给他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理由。
西蒙·艾伦当然没有看过《教父》,不过这并不妨碍西蒙·艾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当然了,付出的代价越高,也就意味着想要获得的收获越大,这也是梅隆对联邦集团的大手笔警惕的原因。
“那么我的朋友,感谢你的慷慨,我想我们会成为最好的朋友,联邦集团也会在接下来这四年里获得想要的东西。”沃伦确实是个窝囊废,对联邦集团没有多少警惕,用近似公开的态度卖官鬻爵。
“请别误会,我的朋友,联邦集团已经获得了想要的东西,你知道的,联邦集团在美利坚获得利润,那么回报美利坚是应该的,我们只是想要一个机会,一个想回报社会的机会,接下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投资,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而我们想要的,就是一个公平的机会,没错联邦集团有着法国和兰芳背景,但联邦集团是注册在美国的公司,我们没有隐瞒过任何收入,我们的税务部门经得起任何检验,所以我们应该获得公平对待。”西蒙·艾伦说的有点空泛,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条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