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文人曾如此说,正因为有了诗词,我才知道花是怎样的盛开,雪是如何的飞卷,高山如何的巍峨,溪水如何的流畅,风带来了多少的温柔,月映照了多少的悲伤....
华夏是一个爱诗的国度,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凡夫走卒,诗词文化深深的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是我们血脉传承的浪漫。
屋内的老人们都曾在自己的武侠小说中写下了诗词,用诗词去诉说过各自心中江湖的侠义浪漫。
同样,对于好的诗词,他们也会如同香茶美酒一样去品赏。
在听到第一段的时候,赵寿生的眼睛就已然一亮。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自古以来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提及赵客,想到的就是侠客,这在两个世界是一样的。
而这四句所描绘的是侠客身上的装束,头系着专属的武缨,腰剑佩着雪亮的弯刀,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飞驰....
虽说写物而不写人,但诗词的魅力就是如此,明面用夸张的笔墨写物,实际上却勾勒出了一个侠客的形象。
仔细读来,侠客的气势,风貌已经活生生的浮现在你的眼前了。
在赵寿生脑海中浮现的是自己书中的主角,玉昆仑。
玉昆仑的初出江湖的时候,就是一人一刀一剑,身着白衣配白马,豪纵长歌,慷慨激昂,至此登场!
“好文笔!”
赵寿生当即在心中称赞了一声。
.....
紧接着是第二段,“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既然是侠客,行走江湖的时候肯定是要行侠仗义的,遇到不平之事,拔剑杀人乃是常事。
第一句说的是这位少年侠客武艺盖世,十步之内就便可斩杀敌人。
第二句“千里不留行”,赵寿生初会意以为是侠客惩恶扬善之后就离开了,没有留下行踪,蕴意侠客行事低调,不图名利。
可在听到后两句的时候,就觉得对不上了,很明显后两句也是称赞侠客不图名利的高尚人格。
这前后意思不可能是一样的,这就重复了,陈天弘虽是个孩子,但在诗词上的造诣不输于其他诗词大家,怎么可能会露有如此的瑕疵。
赵寿生在心里又好好的斟酌了一下,终于明白了正确的意思,“千里不留行”,应该还是形容侠客的武艺,可以横行千里,无人可挡。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谦逊,低调...不错,这才是真正的侠义之客。天弘这孩子对侠义的理解,三观很正...”
赵寿生再次看向陈天弘的眼神中,已然没有了黯然之色,取而代之的欣慰。
......
接着是第三段,“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而这四句就显现出华夏汉字的特殊了,胸中没点文化,还真听不出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只会觉得读来很有气势,却又不知所以,既没有写物,也没有写人,词语的组合有点前言不搭后语。
当然,对于屋内的老人们来说,他们不会产生这样的迷惑。
所谓的“三杯吐然诺”,说的是侠客痛饮三杯酒,慷慨的许下诺言。
至于为什么是酒,不是茶水,这很好理解,江湖中人从来是大杯饮酒,茶水,不是豪杰之士喝的,太淡了!
“五岳倒为轻”,则是代表侠客的承诺比五岳山峰还要重。
“眼花耳热后”这句也证明了侠客喝的是酒,毕竟只有酒才能让人产生这样的反应。
而痛饮之后,自有豪情无限,胸中之意气,可逆苍天,可贯长虹....这就最后一句的意思了。
“五岳倒为轻...五岳倒为轻,这句词写的好啊!比一诺千金重来的更为有气势....”
这四句听的赵寿生不由的挺起了胸膛,似乎胸中也藏着意气长虹,只是,总感觉差了点味道。
习惯性的他拿起了一旁的茶杯,抿了一口茶水,而这茶喝在赵寿生的嘴里,第一让他有了淡如水的感觉。
“这茶总归是不如酒提劲啊!好词就得陪好酒啊!可惜.....”
赵寿生很想把杯中茶,换成杯中酒,奈何,他的身体已经不能喝酒了。
此时此刻,赵寿生心中很是遗憾,如果他要是看过《雪中悍刀行》话,肯定会念出书中简介单章里,陈天弘所写的那句...
“我有一杯酒,可以慰平生。”
时间没有留给赵寿生多余的感慨,到最后的四句了。
......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少年侠客行。”
前两句听来仍然豪气不减,身为侠客,即便身死,侠骨也能留香千古,不愧为一世英豪。
而最后两句,让赵寿生就有点疑惑了,总觉得有点不对,却又觉不出哪里不对。
从字面的意思理解是,像这样的侠客应当传名百代,为人称颂,他的故事谁能写出来那?或许唯有这一首《侠客行》了。
诗词已经说完,无论是赵寿生或者冯子杰,或者屋内其他的老人都没有开口说话,他们还没有从这首《侠客行》里走出来,还在仔细品味着。
陈天弘在念完《侠客行》后,也是合上了嘴巴,去观察一众老人的神色,在看到老人们没有皱眉或者其他不愉之色后,他这才松了口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