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考据拓本是什么东东?
这一部分讲的就是吴邪最常说的“拓本”了,吴邪说他做拓本做得非常好,而且练得一手好瘦金体,那我们就来看看这拓本的学问。
有些同学说了,“拓”这个字最常见的音不是念“tuo”么,这里为什么要读成“ta”呢?拓读作“ta”的时候主要是动词,有一种意思是拓印,这是一种技艺,在著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示出文字图像来。
《隋书·经籍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所以只要这个字念“ta”,就必定是与摹印有关,所谓拓本,就是拓片装订成的本子。举个例子,周杰伦的《兰亭序》里有一句歌词是“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这里的拓正是拓印的工艺。当然读ta的时候还有其它释义,由于和咱们今天的主题无关,所以暂且不提。
首先,什么是拓本呢?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这门手艺,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能做到专业水准的更是少之又少。不仅盗墓分南派和北派,拓片界也同样分南派和北派,各派之中又分很多支,其中,苏派是南派的主要技术流派,金春刚是苏派技法的杰出代表。根据地域位置,吴邪家在杭州,应属南派中的苏派。
拓片是指用染料将硬表面上的文字图符复制到轻易、便于携带的纸张上的技艺。染料多采用墨汁,现代普遍以铅笔代替。纸料常选择高吸水性的宣纸和缣纸。单片的成品叫做拓片,装订成册之后,就叫做我们熟知的拓本了。
很多著名的书画碑帖很难留存于世,这时拓本的作用就出现了,据我总结看来,它就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手动复印机。但是这“复印机”的技术太难拿捏了,所以流传于世的拓本也成了难得一见的古玩。宋朝有“北碑南帖”这种说法,南派着重于帖学(墨迹书法),北派则注重碑学(石刻书法)。
知道了什么是拓本,那就讲一讲拓本的
制作工艺。
所需工具并不太难找到,所以如果大家想要动手的话,不妨试一试。【楼主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回家也准备试一试,到时候发上来给大家看呀】
材料如下:
1.白芨水:中药店有出售白芨,使用前熬煮至像胶水一样即可,不要太稀了。
一次购买二三两白芨可制成一二瓶大瓶可口可乐塑料瓶装的白芨水。白芨水当天或前一天准备即可,切勿提早储存,以免失去黏性。
·
2.刷子:鬃刷,敲打宣纸,使文字凹入,字迹显现用,毛质软硬适中即可,以免劲力不足或损及宣纸;软毛排刷两把,上白芨水及压平宣纸用;清洁刷一把,用于去除碑面尘埃污垢,毛质硬度务求不损伤碑面。
·
3.拓包:两个。用绸布包棉花,扎紧成蒜形,上端绸布结成手把、下端形成扁
圆状,即成拓包,其质应略硬且富弹性者为佳。一个沾墨汁,拓印用;另一个用于调节拓印拓包上墨汁的干湿浓淡程度,均匀墨色。使用多次以后,布面玷污或穿洞,即需清洁或重制;否则拓本上会墨点斑斑。
·
4.墨汁:着色用,可使用松烟墨或现在精制的书画墨汁。在墨汁中加少许香料,可祛除拓片的腥臭味。
·
5.宣纸:纤维长的,厚薄适中,有韧性。纸比所要拓的碑上下左右稍大约一二厘米。
接下来就是制作工艺了,之所以不是人人都能做拓本,是因为这个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好。
首先是
上纸
1、拓碑前必须先用水清洁碑面,将碑上苔痕土垢洗刷干净,以免玷污拓本,然后等碑面干燥。如有油污泥封,可用小刀或清洁剂清除,但不可损坏文物。现在市面上的拓本多是根据仿品绘制的,因为拿到真文物的几率微乎其微。
2、先在碑上刷一层白芨水,必须涂均匀,使拓纸牢牢沾在碑上而不会移位。
3、上纸后用软毛刷(油漆滚筒亦可)刷平,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切忌出现褶皱。
第二步是
敲打
1、用鬃刷敲打,使文字凹入,但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拓纸破裂。可在第一张纸上加垫一张干净白纸后敲打。
2、敲打时力量需均匀,不轻不重,每个字凹入,字迹清晰显现即可,等字全部均匀凹入即完成。
第三步是
上墨
1、在上墨之前,宣纸的干湿程度必须适中,纸略呈泛白,方能上墨。过于干燥,碑、纸间容易渗入空气,造成送浮现象,字迹易位;太潮湿,墨渍易渗入碑文之中,拓本字迹模糊不清,失去传真的效果。
2、上墨时左右手各执一拓包,(以惯用手为例)左手拓包沾墨汁,右手拓包均匀左手拓包的墨色,两拓包相互捶打,左手拓包引墨汁至右手拓包,使之墨色均匀,可先在预备纸上试打,看色泽是否均匀。
3、拓纸七八成干时迅速用拓包上下来回渐次密集捶打,不可左右斜打或过分用力,也不可专打一处或东打一下、西打一下,一般上三次墨直至全碑皆上色完毕即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