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4月3日,下午2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参观了位于布鲁克林的信使电视机工厂……当他看到工厂实验室的彩色电视上看到自己演讲和炉边谈话的片段的时候,忍不住发出感叹“未来将会是电视机的时代!””
“他在彩色电视机前,反复端倪着自己的电视片段许久,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据说罗斯福总统离开时,柯林·卢珀先生特意赠给罗斯福总统一台彩色电视机……罗斯福总统特意将它放在了白宫的办公室内,每当闲暇之余就会打开电视机收看里面的片段……
罗斯福参观信使电视机工厂的新闻犹如一个讯号,推动了电视机产业的发展。
仅在《信使世界报》登出报道的当天,工厂就卖出了上百台的电视机,并且还供不应求。
从市场的反馈来看,大众对于电视机这个新兴的机器还是保持着极大的兴趣的,尤其是在经过罗斯福的‘推广’之后,很多原先并不关注这一产业的民众也逐渐对其产生了想法,只是受限于购买渠道的限制以及财力的关系,目前纽约市电视机的主力购买群众还是那些在大萧条中不受影响的上层人士。
“柯林·卢珀先生,你应该看看这个……”
普利策大厦,露易斯·沃尔顿将一份报纸递到了柯林面前。
“美国无线电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电视机。”
顺着露易斯递来的报纸看去,报纸的头版上用硕大的字体刊登着来自于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电视机宣传广告。
虽然,在电视机专利的诉讼桉中,美国无线电公司在杜威所准备的证据中节节败退,但显然这并不足以让他们在电视机的专利争夺战中放弃。
事实上,自最初的专利诉讼桉之后,美国无线电公司又陆陆续续的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小官司,同时据传无线电公司内部已经有了上诉的意识,显然是打算复制当初他们和费罗·法恩斯沃斯专利诉讼的做法,使用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司来拖延柯林在电视机方面的发展。
同时另一方面,无线电公司也不断主张因为电视机专利桉还未出结论,因此他们也有权利生产发展电视机工业。
和费罗·法恩斯沃斯不同,柯林有着足够的资本和美国无线电公司对抗,也没有被动挨打的打算。
事实上,从专利诉讼桉之后,杜威也同样向无线电公司提诉了几个官司。
“不用在意。”
将目光从报纸上收回,柯林对着眼前的露易斯嘱咐道“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出足够的电视机,以供纽约市乃至于全美,至于美国无线电公司……”
既然他们这些喜欢生产电视机,那就让他们生产呗。
对于别人来说,发展电视机产业或许是为了其背后巨大的利益,但对柯林来说这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一环,从一开始他推动电视机发展的重点就是看重了这个产业背后的庞大影响力,借由电视机产业的发展来获取更多的【信仰】。
当然,不在意是一回事,吃亏又是另一回事。
美国无线电公司信誓旦旦的宣称自己只收专利费,从不支付专利费。
那么柯林就让他们到时候把欠下的电视机专利费用一笔一笔的给还上,现在他们所生产的每一台电视机,在未来都代表着一笔不菲的专利费用。
电视机的生产,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工厂的流水线经过这段时间的调配已经到了最优化的阶段。
从最初一天仅几十台的产值到了五六十台左右,甚至随着电视机的销量增长,柯林已经有意在开设一条新的产线。
只是,电视机仅仅只是一个收听的媒介,就如同收音机一般。
真正能够吸引人的,是电视机或者收音机背后制作提供节目的媒体。
相较于蓬勃发展的电台节目,电视节目的发展显然就有些缓慢的多了,这一点固然和电视机本身作为新兴产业存在着很大的关联,但是电台方面的小心谨慎也是原因之一。
目前,市场主流的收听方式还是收音机。
这一点,和收音机本身的市占率规模有着极大的关系。
因为大萧条的关系,大量的民众放弃了过去的娱乐生活,选择了更加低廉的方式来消遣时间。
广播节目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崛起的,根据统计,大萧条之后有超过40%的美国家庭拥有收音机。
而可供收听的电视台也从1924年的500个增长到了1200个。
如今,正是收音机蓬勃发展的黄金年代,各大电台也凭借着收音机的流行而迅速发展并且取代成为报纸书籍的新兴娱乐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要让电台放弃告诉发展的广播节目转而投入到前景尚未明确的电视产业,本身就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
收音机的兴盛得益于大萧条的动荡,这是由历史所形成的机遇。
电视机想要取代收音机,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其高昂的价格,这是由生产成本所决定的事实,哪怕是柯林也无法更改。工厂拼装一台电视机所需要的材料成本,远远要比一台收音机昂贵的多了。
而在电视机产业真正兴盛前,电台注定不会往这其中投入太多的成本。
哪怕b也仅仅只是将电视作为一个发展的方向,电台的绝大多数重心依旧放在广播节目之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