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李渊站在地图前,久久沉默不语,正如杜如晦得到了太原的消息,李渊同样也得到了李孝恭从张掖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快报,以河西的兵力已经无法拿下敦煌郡和伊吾郡,现在寒冬季节,隋军在敦煌做了充分的准备,坚壁清野,唐军士气低迷,无法在冬季攻下敦煌城,为了避免唐军在敦煌城全军覆没,他决定撤军返回凉州。
李孝恭在信中详细解释了他为何要撤离敦煌郡,他在心中告诉李渊,唐军已经承受不起对隋军的再次失败,隋军的一次惊扰性的夜袭便让唐军的士气几乎崩溃,对隋军的恐惧使士兵们宁愿冒着严寒赤脚躲在帐外,也不愿回帐取盔甲和靴子。
李孝恭坦率地指出,他的撤军是为大唐的未来,是为了大唐不至于在北隋的威压下崩溃,既然已经无力夺回敦煌郡,那么保存实力,不与隋军作战便是最好的选择。
李孝恭在信中的话语虽然坦诚得刺耳,但李渊却知道他所说都是事实,大唐确实已经承受不起再一次被隋军击败,否则他也不会向杨元庆求和,只是敦煌郡的战略地位太重要,就这么放弃,使李渊心中就仿佛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父皇找儿臣吗?”门口传来太子建成的声音。
李渊回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又问他,“你神通皇叔呢,他来了吗?”
“皇兄,我在!”李神通跟在李建成后面走了进来,李渊命人宣他们二人前来商议大事。
“你们两人先坐吧!”
李渊也走回自己坐榻坐下,他暂时没有提李孝恭之事,而是先问李神通,“今天谈判的情况怎么样?”
李神通摇摇头,“今天大家冷坐了一个时辰,便草草结束了,还是敦煌郡的分歧太大,无法达成妥协。”
“那别的呢?”
“别的都没有问题了,幽州的罗艺,西平郡的梁师都,我们都已经达成共识,蒲津的浮桥双方也同意重建,我们也承诺不谋求弘农郡,作为回报,对方也答应将关北六郡兵力削减到最低,每郡驻军不超过千人,我们的关内郡也是一样对应驻军,还有双方贸易以及丝绸之路的借道,还有官员家属的正常迁徙,这些都达成了妥协,就是敦煌郡的归属问题,双方都不肯让步,使得和解协议无法最终达成。”
李渊点了点头,其实他对谈判进展了如指掌,此时再问一遍,也是提起话头,他见李建成欲言又止,便问:“皇儿想说什么?”
李建成连忙欠身道:“父皇,孩儿想提议,或者和隋朝达成妥协,将敦煌郡和伊吾郡一分为二,隋朝要敦煌郡,而我们取伊吾郡,双方互相承认,父皇能否接受这个方案?”
李渊苦涩地笑道:“没有了敦煌郡,拿到伊吾郡又有什么意义?孤悬在西域,连官员上任述职也要借道敦煌郡,若没有敦煌郡,伊吾郡朕也不想要。”
“父皇,儿臣的意思是找一个台阶,双方都可以接受,谈判已经拖了半个月了,儿臣认为不能再拖下去了。”
“不必找什么台阶了!”
李渊果断地摇摇头,“朕找你们二人前来,就是明确地告诉你们,朕已经决定放弃敦煌郡和伊吾郡,可以承认它们为隋朝疆域。”
李建成和李神通对望一眼,两人眼中都露出惊讶之色,一直坚持不肯让步的正是圣上本人,他怎么突然改变了主意,李建成沉吟一下问:“父皇,是不是孝恭那边有了什么不利消息?”
李渊缓缓点头,将李孝恭的信递给他,“幸亏没有损兵折将,所以也谈不上不利,只是我们去晚了一步,隋军已经占领了敦煌和伊吾两郡。”
李建成看完了信,又把信递给皇叔李神通,李建成终于明白父皇为什么最后答应了,虽然父皇不肯承认失败,可实际上李孝恭就是不战而败,敦煌郡已经夺不回来了,尤其唐军心中的恐隋,恐怕这才是促使父皇被迫最后让步的根本原因。
李神通看完信,他眉头微微一皱,“可就这么答应隋朝,是不是让步太大了,而且也没有面子,或许我们能从别的地方再争一点权益过来,比如保住罗艺和温彦博的性命之类,陛下以为呢?”
“这个可以,你去和他们谈,但有一点要和他们说清楚,朕并不是因为敦煌郡是隋朝的土地才礼让他们,敦煌郡是凉国的地盘,被隋朝抢先占领而已,这点很重要,否则将来说起来,长安也曾是隋朝的土地,就麻烦了,达成的协议中不能有敦煌郡原属隋朝这一条。”
“臣明白,一定回避这一条,相信他们也能理解!”
“好吧!就这样。”
李渊站起身道:“朕希望明天就达成和解协议,朕需要集中兵力对付梁师都,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停一下,李渊又对李建成道:“就由太子代朕在协议上签字加印,杨元庆毕竟只是楚王,和朕不对等。”
“儿臣遵旨!”
.........
拖延了足足半个月的隋唐和解谈判终于在唐朝的最后让步中达成了协议,双方承诺放弃敌视,承认彼此的疆域,至少在一年内,保证自己军队未经对方许可,不踏入对方的领地,此外双方又约定了二十几条其他约束,协议一式两份,由太子李建成和楚王杨元庆为最高确认人签字,十天后,杨元庆在和解协议上盖印并签了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