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份电文正好迎合了袁肃才不久定下来的新计划。既然北京方面不希望第三旅再参与任何军事行动,而第三旅实际上也不愿意再冒任何风险,若是能通过招降的方式来瓦解河南民军,不失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大好事。
袁肃这边正愁着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因为即便周宝林这边接受招降,但如果西南山区的民军铁了心要顽抗到底,周宝林也是断然没办法说服这些人归降。所以说这是两方面都需要有契机方才能办成的事。
现在何丰林那边发来消息,告知西南山区的民军内部有了分崩离析,眼下只要能够说服周宝林投诚,那这件事显然已经办成了一半。
“袁大人,坦白的来说,你希望通过此次招降来试探我,而我同样也希望能通过这件事来试探你。”周宝林意味深远的说道。
“是吗?”袁肃笑着问道。在他看来,原本还以为周宝林不会答应代替官府去招安豫南山区的民军,毕竟这件事还是有一些风险。就算周宝林本人不在乎所谓的气节,但一方面是豫南山区的几路民军之前都是行走江湖的绿林,与白朗起义没有直接关系,另外一方面这些绿林或许并不是真正的好江湖义气,然则却是十分注重面子。
一旦周宝林与这几路民军言语不和,极有可能会送掉性命。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周宝林的回答非但没有透露出反对的意思,相反居然还称是借这件事来“试探”自己,当真是有些奇怪。
“如果你真心实意想要有一番做为,那此次招降便是袁大人你做出表率的大好机会。袁大人想要利用这次招降来试探我的决心和立场,而我也想要看看在招降之后袁大人究竟会有怎么样的做为。“周宝林气定神闲的说道,说话时就好像是一个谆谆教诲的长者一般。
“原来是这样。你大可放心,我既然下定决心要在河南干出一番做为,要让河南乃至更多地方的老百姓认识到北洋政府是有坚持改革的人在,那就一定会激流勇进,无论如何也要做出哪怕一丁点的成绩出来。并非是我故意托辞,我所说的话都是实话,如今无论是我北洋内部又或者是国内局势,正是暗流涌动之际,我辈逆流而上,同样是承担着极大的风险。”袁肃深沉的说道。
“我能理解你所说的话,不过我是绝不会接受所谓的一丁点的成就。袁大人你当在此任,就必然是有进无退。北洋如果不能像袁大人你所说那样完成一次改革,这天下、这民族势必都会是你们北洋的敌人。并非是我在恐吓袁大人,我相信袁大人你比我更清楚北洋政府现在于国人心中的印象。改则有变通之余地,不改则必亡。”周宝林斩金截铁的说道。
袁肃心中是有几分不赞同周宝林的话,在他看来周宝林的目光仍然只局限于河南本地,又或者是深受南方革命思想的影响,因此才会觉得如今整个中国南北上下都在排斥北洋政府。他的的确确承认北洋政府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腐败、保守、专制、人治思想等等,可毕竟是封建时代结束之后的第一个共和国,无论是掌权者、政客、学者甚至最基层的吏部员,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探索、磨合、改善。
更何况在他看来,中国南北上下并不是一致都在排斥北洋政府,就如同之前所说过的那些话一样,许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大总统、什么是政体国体、什么又是共和民主,所以根本也不会在乎当权的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去纠正周宝林的话。只要周宝林能接受招降,今后在追随他奔走的这段时日,慢慢的就会明白这个国家与这个政府的真实面貌。
“不得不说,我很欣慰你有这样热忱的心思,不管立场和行事手段是什么,在我看来当今国内就应该有更多像你这样热忱的人,愿意用实际行动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来为这个国家的进步竭尽全力。既然是务实者,我不会做出什么虚无的承诺,但是今后你必然能够亲眼见证我们的所作所为。”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
“袁大人,我自然会在左右见证你们的所作所为,如果袁大人是口是心非,只为沽名钓誉,我可以现在就告诉你,到时候我周宝林与我的部下势必会再反。”周宝林很有气势的说道,脸色和语气都显出一股不可动摇。
袁肃暗暗感叹:这周宝林还真是一个直性子。
虽然直性子有时候会很固执、很偏激,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在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历史里,正是需要这种有着一个坚定信念以及一腔热血的爱国志士,在风雨摇曳的动荡年代里,成为支撑着国人坚持走下去的典范。
“好,你这番话我一定铭记在心。我信你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有你在身边,我也可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袁肃同样不减气势的说道。
周宝林豁然站起身来,表情很是庄严,身体下意识的挺直站立,表现出一种军人的仪态来。看到这一幕,袁肃也不由自主的站起身来,同样表现的很肃然。
“既如此,我周宝林愿意向袁都督投诚,今后周宝林必然遵守中央军的所有条文,与往日断绝关系,愿为推进北洋改革贡献一己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