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盖州防线上是没有很多炮兵部队,仅有的一个炮兵团还是中央陆军第二师的师部炮兵团,大炮数量只有区区二十八门。好在中央陆军第二师之前是扞卫京城的北洋精锐部队,所有武器装备都是全北洋中最好的。再加上这半年来北洋军械总局生产的新式步枪,如今已经全部装满第二师,所以第二师的战斗力并不算弱。
无论是田文烈还是赵山河,他们二人都很清楚日军进攻的通用战术,那就是利用密集火炮先进行一轮高强度的火力打击,随即步兵再向阵地发起冲击。往往中国军队在日军炮击阶段便已经有了溃裂的痕迹,再加上中国军队不善于肉搏战,一旦日军步队接近阵地很快就会手足无措而彻底崩盘。
不过,毕竟摆在盖州防线上的部队全部是北洋军中最精锐的中央军,与日军比起来装备上的差距不算太离谱,最多是在作战经验上有所出入。尤其是袁肃的部队,都是经过专业的肉搏训练,并且为了准备新式步枪而在堑壕战术方面下足了功夫,又是学习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又是加强了堑壕对垒和肉搏的训练。
因此,日军密集火炮的覆盖虽然打击精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阵地、人员损耗,但要害部位全部是严格遵守外籍军事顾问团的指导来进行修筑,并且彻底被炮火击毁。同时所有作战人员也都反应迅速,留下哨兵监视阵地后,其余部队很快撤进最近的掩体中。
等到二十分钟之后,日军炮火渐渐消弱下来时,掩体里的士兵们又在各连各排指挥官指引下,有条不紊的返回作战位置。后方的第二师师部炮兵团也立刻在这个时候开始炮火反击,所有大炮瞄准阵地前方两百米的位置进行散点式射击,用以压制日军冲锋路线,缓解前线阵地的防守压力。
日军的第一次冲锋接近到中国守军前沿阵地大约三十米的位置,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一个直属机枪营居然装备了十二挺重机枪,强大的火力一下子给冲锋部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而且所有重机枪的据点全部设置的十分刁巧,一边扼守住最好的视野,一边又起到极好的隐蔽,别说火炮很难打到,就连掷弹筒也要冒着极大的风险才能进行瞄准。
正南方的作战一下子让日军陷入了僵局,但是在西南方向的进攻却很顺利的推进到阵地跟前,才第一轮冲锋中日双方就发生了白刃战。
盖州正南的阵地自然是重点防御的对象,这里不仅距离城区最近,又控制着道路交通的咽喉,所以大部分火力和大部分兵力全部集中于此。
严格的来说,这样的布防并没有错,从一开始日军的试探性进攻到不久前的密集炮火压制,日军进攻的焦点全部集中在正南方的主阵地。可是日军一个师团下属各部队的战斗力几乎都是如出一辙,反而中国阵地的防守能力却厚此薄彼。即便西南方向的侧翼阵地没有遭到日军太多的炮火打击,但日军步队的掷弹筒依然制造出强大的火力,西南侧翼阵地尽管在日军冲锋时利用重机枪造成了较大的伤害,但毕竟许多士兵缺乏真正的实战经验,只要死板的按照训练指标来执行防守之外,没能灵活并且及时的调整防守核心。等到日军接近阵地后,利用掷弹筒压垮阵地上的重机枪据点,防守火力顿时锐减,从而导致日军轻松的逼近阵地。
肉搏战初期,中国守军因为心理素质的原因没能做出很好的反应,日军一下子占据了主导优势,很快攻占了几段前沿的战壕。
可是随着交锋的区域越来越靠后,步枪的优劣势越来越明显,驻守西南阵地的第一旅第三团和随后增援上来的第二师第六团很快又扳回了局面。
第五师团因为常年驻扎在旅顺,国内在一九零五年定型生产的三八式步枪还没能完全装备到位。除了几支主战联队优先更换了三八式步枪,其余的大部分部队还在使用日俄战争时期的三十式步枪。
三十式步枪是三八式步枪的前身,因为三十式步枪没有防尘盖,以至于在中国东北地区使用时,极其容易因为细小沙尘流入而导致枪械卡壳。
不过在进行肉搏战时,反而三十式步枪要比三八式步枪发挥的更好。因为三十式步枪已经有了规模量产的卡宾枪,在战壕里肉搏要方便得多。
可恰恰是因为第五师团要速战速决,所以首先派上前线的全都是师团中的精锐部队,这些部队装备了大部分三八式步枪和小部分三十式步枪。无论是在冲锋时还是在堑壕肉搏时,过长的三八式步枪都体现出累赘的一面。不少日军士兵恼火之下,甚至拔出刺刀拿在手里,将步枪抛在一边。
第三团和第六团的守军利用新式步枪短小精干的优势,渐渐扭转劣势,并且适时的开始组织反击。战斗进行快到两个钟头左右时,原本是日军优势的肉搏战,竟然体现不出一丝一毫的优势。正因为如此,西南阵地最终还是得以保全。
晌午十点三十分,日军全线撤退,第一轮交锋虽然没能让日军得逞,但双方互有损失,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一方能够算是获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