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已经上架,为感谢读者,将继续免费几章。
......
“三爷,你说的对,我们是要策划一下,把李三省找来吧。”
孙和京在家行三,所以朱顺喊他三爷,也是个尊称。李三省是一营的营长。
情况不用给李三省介绍了,他就在军营里,事情都看到了。朱顺说:“明天全队做好战斗准备,子弹上膛,枪械都准备好。明天他敢断道,我们夺路是必须的,但是,也不能便宜了这个魏福财。派兵进城,抄了他的家!”
“痛快!朱教官,这事就交给我来办,一定办好,您就瞧好儿吧!”李三省扯着大嘴大声说道,这个人名字文质彬彬,但是,人却五大三粗,喊打喊杀的,绝对是武人形象,怎么也不能跟那个文雅的名字对上号。
朱顺说:“乱规矩了!我是教官,现在是商议军务,我说什么都行,但下命令的是参谋长。这是军事行动。懂不懂?”
李三省嘿嘿的傻笑两声,说:“我懂,不过教官的话也要听的。”
朱顺虽然年龄小,现在还不到20岁,但是,他原是大爷的跟班,绝对亲信!朱家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所以,一般的人都敬着他。
孙和京说:“大体上我同意你们的意见。我们北上抗击建奴,是为国出力,不是谁都可以捏一捏的软柿子。对如此狂徒也要给他一个教训。但是,毕竟是在大明朝的地盘上,双方都是同胞,打是要打的,尽量不要伤人,或少伤人,绝对不要出人命,如果出了人命,毕竟后事麻烦。”
朱顺说:“我的大参谋长,这是军事行动,动枪动炮的能不伤人?”
孙和京说:“明天我们正常向码头行进,希望平安无事。如果受阻,先不要动手,面对面的突然冲突不好控制,容易出人命。因此,我们先退回来,轻武器都做好战斗准备,兵分两路,一路进城抄家,另一路进攻码头,实际就是吓唬一下,不要大打。进入战斗的武器只有两尺半和盾牌,全部用散弹。第一步打建筑物,不打人。不得已时进入第二步,瞄准人的下半身开枪。尽量不伤人命。抄家时,不破坏家俱财务,只抄黄金白银,别的都不要。对参与行动的卫所兵全部缴械,集中看押,我们过去后,放人发还枪械。你们看这样可好。”
朱顺说:“好,就按参谋长说的办,现在就派出一个特务班进城,侦查魏福财的宅邸,明天早晨特务排全部进城,提前控制城门和要道,最好能控制他的管家。”
这个方案大家一致通过。晚饭后一个特务班就进了城。晚点名时间(部队晚间总结训话,叫做晚点名)进行了战斗动员。
镇江是个大型城市,靠近江边,码头并非一处,北方支队是沿运河行军过来的,运河在镇江城东,所以他们过江的码头就在镇江城外东边。那里也是镇江最大的码头。北方支队的两艘渡船已经等候在码头上,这两艘特殊的船也很显眼,因此对方也知道他们在哪里过江。码头旁边就有一座小小的卫城,是码头的常备防御工事。
九月初六早饭后,部队拔营起寨,整队出发,与平日行军没有什么不同。战士们都精神抖擞,已经做好战斗准备。营属特务排提前吃饭,已经进城。到码头的路程不远,一刻钟便到了。只见码头上卫所兵的岗哨明显增加,都神情紧张。孙和京派出营文书上前联系,出示路引,准备过江。
一个卫所百户从卫城中出来,大呼小喝的喊:“封闭码头,不准孙家家丁过江。”声音很大,这边队伍中的朱顺等人也听的清楚,朱顺立即向前,询问原因。那个百户说:“这是千户大人的命令,我只是执行命令,你们可以去问他。”同时大声招呼卫城上的卫所兵戒备,准备放箭。同时一队大约一百人的卫所兵从卫城出来,大小旗帜跟随翻动,警戒在码头上。孙和京一挥手,命令:“后退!”北方支队退出码头区,后退了两里多路。那个百户官很兴奋,大有大喝一声退百万兵的得意神色。
北方支队在各层军官的命令下,士兵们迅速换装,脱下鸳鸯战袄,露出了里面的迷彩作训服。三辆战车已经卸下马匹、挽具,车尾朝前,每车六人脚踏驱动,一人掌舵,并指挥。三辆战车已经启动,每车后面跟随一个班的步行士兵,步行士兵每班两面钢盾牌。虽然人数不多,前进速度也不快,但是那钢铁的气势也是令人生畏。
另有一个连的士兵,全部骑马,气势可就大多了,策马奔驰,向镇江城而去。与大明的官军明显不同的是,整个队伍,没有一面旗帜。
这个时代,无论那方的军队,都是旗帜的海洋。因为行军打仗时各级军官指挥部队只有三种方式,一是传令兵口头传达命令,二是军旗令旗,三是击鼓鸣金吹号角。旗帜是重要的传令方式。小旗跟着大旗走,士兵跟着小旗走,旗帜一倒,立马乱套。但是,朱家训练的士兵采用军号传令,班长对士兵的指挥使用军哨、手势加呼喊,完全不使用旗帜。战场上至多有一面军旗,是为了宣誓占领权和鼓舞士气之用,所以朱家的军队在战斗时一般是没有旗帜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