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过后,依照双方协议,谢鹏举就开始派人购买房舍地皮,准备开设商馆、银行,准备商品展厅,请华人领袖程志明召集华商,进行交易。
同时,按计划也不排斥土著商人,土著人无论生产,还是经商远远比不上华商。当地土著人不从事生产是有原因的。南洋海岛上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生长。因此大地上到处都是可以食用的果子,香蕉、椰子、榴莲、菠萝等随手就可以摘到。甚至还有一种面包树,它的果实吃起来就像是面包,营养丰富又可口。所以当地土著最重要的就是保住可以给他们提供食物的山林,祖祖辈辈也不需要劳作换取食物。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吃、睡觉、唱歌跳舞、男女之事。就是后世的21世纪里,在非洲、南亚、太平洋岛屿上一些偏僻的地方依然如此。
中国援助建设非洲的坦赞铁路时的有趣故事,便说明了这些人的习性。建设铁路需要大批的劳工,当地的官员出动军队招来一批劳工(应该是抓来的)。吃饭的时候蜂拥而上,干活就没人去了,在军队的胁迫之下,总算能勉强工作了。可是到了发工钱的时候又出了问题,领了工钱的民工全部逃亡了!不过也没有关系,过不了两天他们全部能够回来。原因是钱花完了,回来继续吃饭,等待下一次发工钱。中国人没办法,只好给他们记上账,再也不敢发放工资了。
......
但是,土著人之中,富人、头脑精明的人还是有的,他们也要做生意。朱万化的原则是一视同仁,适当关照华人。对土著民族不能歧视,这些人都是地头蛇,与他们搞好关系,对稳定局面有好处。另一方面,也是对南洋华商的牵制,不能华商一家独大。分而治之,在当地造成多头势力,多头政治,复杂争斗的局面,这样才能使大明的利益最大化。
西洋人在南洋的统治,朱万化暂时也不会动他们,只要不影响大明的贸易就好。对大明来说谁统治南洋的国家是无所谓的,但是,如果谁触犯了大明的利益,朱万化就要出手了。待自己的海军足够强大时,几个重要的通道,战略要点是要出兵占领的,有的地方设立海军基地,有的地方就会被宣布为大明的海外领土。这都是后话,现在的能力还做不到。
朱家在南洋出售的商品中,有大量的奢侈商品,如镜子、玻璃、明磁等。南洋的富人也不少,不缺少奢侈品的市场。这部分商品利润丰厚,当然是首推商品。其他的就是丝绸、普通瓷器、茶叶、桐油、猪鬃等传统商品了。如果出口商品不足,朱家就准备用白银平衡贸易。
朱万化定下的原则:铁器不在南洋出售,凡是与现代工业沾边的产品,一律不在南洋出售。
其原因有两条:第一:不能刺激欧洲的技术进步,欧洲的科学技术储备是有深厚功底的,一旦受到大明众多先进产品的刺激,就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发展欲望,其科技进步速度也会很快的。东方的科技进步早晚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到西方,朱万化要努力阻止,晚一天是一天。大明现在还处于混乱的局面,还不能全力发展科技、工业,拖延欧洲的脚步,无疑有利于大明。第二,先进的工具,就会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无论南洋本地力量还是西方力量,朱万化都不希望他们迅速壮大。
那么为什么对朝鲜无所顾忌的出口铁制品,甚至还有武器?这是因为朝鲜远离西方,这些现代化的产品短时间还到不了西方人的手中,朝鲜自己没有科技能力。另外,朝鲜是大明的属国,也可以说是大明的工具。朱万化目前利用他们抵抗后金,将来他们还是对付日本的工具。在朱万化的计划中,日本是需要分解的,分解日本的工具之一便是朝鲜。
南洋的华人大多从事农耕,大小农庄极多,出产大量稻米。南洋也是较早种植玉米的地区,产量也不小。所以这次谢鹏举得到的明确指令就是大量收购稻米、玉米,总之出口货物得来的银两全部用在粮食上。
南洋的稻米价格非常低,一石不到五钱银,荷兰人加了出口关税之后也只有五钱五分银,加上运到台湾的费用才六钱银一石。有了这个粮食渠道,朱家可以在台湾囤积大量的粮食。应对大陆上的粮荒就多了一条办法。
第一批采购的稻米、玉米等粮食就达到十五万石(合9000吨),价值九万两白银。
谢鹏举的船队只有五条商船,这些粮食是运不回来的,并且今后的贸易是长期的,要充分利用南洋华人的海运船只。因此,谢鹏举给参与贸易的船只发放一面专门制作的旗帜:蓝色的旗子上绣着黄色的“大明商贸”四个字,使用这个旗子的船只,朱家将保证它的航海安全,如果被海盗打劫受到损失朱家负责赔偿,并剿灭海盗。这个旗子也不能白用,每面旗子每年1000白银的管理费,充作海上巡逻,打击海盗的费用。也可以理解为海上交通税,不拿出交通税,就不准你进入南洋的航道。仅此一项,一年的收入就是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