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三月初一,今天是中华日报出版的日期,但是由于运输需要时间,后天报纸才能到达济南。
济南衙门关于粮食的各种告示也已经张贴了多日,也应该是检查执行的时候了。
朱大典发布的告示并不太严苛。告示中首先列出山东缺粮的状态,多数府城、县城的粮店已经无粮可卖。为保护山东百姓的生计,没有巡抚衙门的命令,所有粮食都不准流出山东。如果违反本规定偷运粮食出境的,一经查获,全部收归巡抚衙门处理。
经营粮食的店铺每十天向当地官府通报存粮数,有粮食拒绝出售的,按照律法处罚。
非经营粮食的民户,存粮超过1000石的需报官府备案。危机时官府有权按官府粮价调拨民户存粮。隐瞒不报的按非法囤积牟利处罚。
同时公布了大明律法的相关条文。
告示张贴之后,一直没有检查,现在是检查的时候了。也应该制造一些紧张气氛,震慑宵小。
其实通过跟踪侦查,大量的囤积粮食的地点官府已经掌握。粮食不是金银财宝,不是那么好藏匿的。但是,朱万化现在还不想揪出这些屯粮大户,让他们心存侥幸,继续花银子囤积粮食,最后一网打尽。
第一批检查的对象是所有的经销粮食的店铺,核查申报的存粮数是否属实,有没有囤积粮食不出售的。另外就是已经申报了家有大量存粮的民户,核实数目。
朱大典下令:检查核实要和善,有些许的差错纠正即可,尽量不要实行惩罚,态度要好,不可呵斥打人。原因是,这一批人已经是最听话的了。有毛病的人不在这一批之中。
这一批审查纯粹是做样子,下一批可就不同了,动武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三月初二,山东各县的衙役、捕快、吏员全部出动,每个办事的衙役都带有一个小旗的卫所兵,一个小旗十个兵。衙役是办差的,兵丁是壮声势的。按名单逐户检查。命令是要和善,执行起来就不好说了。这些衙门的人平时就耀武扬威的,好不容易轮到这么个肥差,敲诈勒索在所难免,打人骂人更是家常便饭。朱大典很了解这些人,下达了命令大体上总会有所改善,只要出格不太大,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不可太叫真儿。
这个检查确实震动了奸商们,他们知道官府动真格的了。
钱大江和钱二江是兄弟俩,合伙做着粮食生意。一个在乡下采买收购粮食,一个在县城里开个小粮店。二人都是鬼机灵的主,投机取巧的事没少干,也赚了一些小钱。正因为机灵,他们早早的就看到苗头不对,关了店门,只买不卖,也积攒了几百石粮食。今天衙役来店里查粮食数量,勒令马上开门卖粮,好歹拿出一些散碎的银子混过了这一关。兄弟俩惊动不小,晚上坐在一起密谋。
老二钱二江说:“大哥,多亏你机灵,咱们囤下一些粮食。你看周围的店铺,十有八九不是都卖空了,当时他们还高兴,说生意好,现在都关了门。”
这种商业炒作,就像后世的股票市场,有钱的大佬们在耍那些小弟们。有几个能跟上脚步的?这钱家两兄弟属于机灵的,跟上了庄家。可是,庄家之后还有大庄家,福祸还是难以预料的。
老二继续说到:“我们的粮食进价低,现在出手还是赚了,开门卖吧!世事难料,谁知明日如何?”
老大叹了一口气,说:“我是真不想开门卖粮,明摆着吗,那个叫曙光的粮站眼看就顶不住了,曙光一关门,这粮价还不是直线的往上涨。要说也是邪门,曙光傻乎乎的一个劲的低价出粮,看这意思像是官府平抑粮价。他们的后台不一般那。可是那收粮的也不简单,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咱们就别掺和了。”
老二又劝道:“大哥说的对!胳膊拗不过大腿,官府咱们惹得起?明天不开门卖粮,你不怕被官府抄了!这次官府可是站在理上了,抄了家你也没的说。”
老大说:“兄弟,哥哥听你的,官府我们惹不起,反正我们赚了,明天开门卖粮,和那个曙光粮店一个价。咱们也收点曙光钱钞,它比银票好使。”
三月初二中华日报的创刊号第一期的报纸运到了济南。为了增加宣传的力度,除了邮政局设置了读报栏之外,在济南的主要街道路口也临时设置了读报栏,张贴了报纸。
报纸的纸张尺寸是对开,折叠后分四版。就是后世人民日报大小。纸张比宣纸坚韧、挺括一些,便于手持翻阅。按大明人的阅读习惯竖排版,向左翻(与后世的报纸正相反)。
头版头条是中华日报创刊祝词和办报宗旨宣言。还有本期的重点文章摘要。其余部分均被山东粮食风波的相关内容占据了。有粮食风波出现过程和现状的如实报道,有山东省巡抚衙门的各种布告,有大明律中有关粮食的摘要,还有一篇关于山东粮食风波的社论。
因为报纸发行的重点是京城和山东,因此,这一版关于粮食的内容将会影响京城的粮食市场,进而引起北方地区的粮价波动。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朱家就不怕把事情闹大。朱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风波闹的越大,奸商的嘴脸越丑恶。越会引起民众的愤怒。朱家就牢牢的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