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上任之后还真是干了一件很露脸的事。就是上缴秋赋。
山东的土地税已经收缴完成,由于政治上的突然变故,本应解送京师的税赋压了下来。杨嗣昌到任查阅了府库钱粮,山东府库之充实程度让他吃了一惊。朱大典到任不到一年,山东竟然富足到这种程度。今年夏季因为冬小麦种植不多,所收赋税很少,当时又赶上了山西乔家囤积粮食一案,山东粮食紧张,就没有上缴,加到了秋赋上。
山东省的良田计有6500万亩左右,按朱大典今年的土地税收标准零二成计算,正常年景全年的土地税大约就是三百万两白银。在加上商业税、盐税、市舶税(关税),征收了150万两以上,税收总数450万两。扣除山东本地官府应保留的部分(大约六成),上交朝廷的部分就是一百八十万两白银。朱大典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朝廷缺粮,所以打算上交赋税的一半折成粮食,粮价按较低的山东粮价计算就是75万石粮食,此外还要上交90万两白银。
在大明朝也就是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能有这样的税收。如果北方各省能达到这个水平,朝廷还缺钱粮吗?
山东省自己留下的270万两白银,使山东成了比较富有的省份。
这种赚取政绩的事杨嗣昌定然不会放过,经过核对账目无误之后,他到任的第四天就发出了起运上交税粮、税银的命令,并且上奏报告了朝廷。
顺便说一句,杨嗣昌这个巡抚的命令都要经过朱家的审查,朱大典点头了,命令可以执行。朱大典不点头,命令作废。
也就是在这一天他接到了圣旨,圣旨中下达了收拢整顿山东卫所,缉拿朱大典,剿灭朱家军的朝廷命令。身在山东的杨嗣昌非常清楚,这个命令是执行不了的。不要说作战能不能打赢,卫所军已经不能听他的命令了,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卫所军的大小军官全部是朱家的人,原来的百户、千户甚至大旗、小旗都全部遣散了。
......
九月底,台湾的税银、税粮也起运了。
现在的台湾人口还是太少了,人口不到30万人。大量的可耕种土地闲置,耕地仅有两百五十多万亩,土地赋税大约35万石,折合白银40多万两,和其他省比较就是微乎其微。但是台湾北部朱家的工厂产业规模宏大,工商业的税收再加上海外贸易的市舶税,就是关税,估计总数会接近200万两,达到或者接近了大明赋税缴纳比较好的江南一个省的水平。台湾省本身还要截留作为地方财政使用,更何况对于朱家的军队,朝廷并不拨发粮饷,所以上缴朝廷仅三成,就是60多万两。
按说台湾建省第一年,应该免税,何况朝廷还要出兵征缴朱家呢?但是朱万化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朝廷手中的粮食、白银多一点,可以更好的应对灾荒、民乱和抵御后金。所以朱万化命令用大明境内的最低粮价,就是一两二钱一石的价格,全部折合成稻米上交。这就是50万石稻米。用大型船舶直接运到大沽口。同时上表南京小朝廷,通知台湾税粮已经起运之事。
同时请辽宁巡抚王元雅上表朝廷,说明辽宁战乱,这是第一年收复的疆土,田地里基本没有收成,请求免税。
大明的海上大型商船以1000料大小的居多,50万石稻米用这种船需要60艘才能运完,数量也是不少了。这些稻米并非产自台湾,而是来自南洋的贸易,包装的麻袋朱家自然会换成台湾的。
九月二十八日,当台湾交税的奏疏到达南京时,朝廷给台湾的圣旨也到了南京,一同到达的还有五军都督府委派的总兵。这个圣旨还是对台湾建省的答复,即台湾归属福建;任命朱万化为台湾知府;朝廷组建台南卫。
南京的官员已经知道了因为基本法的变故,和朝廷对山东用兵之事,看到台湾上交的税粮,只能摇头苦笑。这种神奇之事,算的上有史以来的奇闻!朝廷出兵征缴,被征缴的一方竟然上交税粮!还不是小数,仅仅台湾一地就是60万石!
......
朱家栋很快赶到了山东,他首先参加到组建议会的工作中。议会组建完毕后他将被任命为山东的行政长官。山东省有六个府,它们是东昌府、济南府、兖州府、青州府、莱州府和登州府,有80多个县。因为情况紧急,首先从府城所在地选择任命了一批议员,每个府两名,并选出一名组成了省议会。第二步再由这些议员配合一些雇员和朱家派出的政工人员一起,选择任命每个县一名议员(山东的县很多,每个县选两名人数就太多了),组成府一级的议会。以后每年每个县选举一名,到第三年议会满编时,每个县就有三名议员了,府一级议会大约五六十人。省级18名议员。
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初期的议会只有一个财政公署,几乎没有多少权利。直到所有的议员都是选举产生了,并且议会人数满编之后才能建立权利更大的下属机构,例如廉政公署。不管怎么说,议会的架子先要搭起来,很多事情还要利用议会的名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