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年三月,山西巡抚宋贤微服私访陕西归来后一直心事重重、闷闷不乐,除了必要的公务之外就是闭门居于后宅(巡抚衙门的后面就是他的官邸),也很少见客。
其原因就是山西官员人心浮动,大家都在探讨效法陕西、甘肃、四川,走加入联省之路,这次私访陕西的情况不少人都知道了。山西的numberone还是巡抚宋贤,军政大权在握,他不说话就什么也办不了。于是不少官员就频繁的找宋贤讨主意,或者申明自己的主张游说于他。宋贤自身内心矛盾,举棋不定,甚是烦躁,于是闭门谢客,极少会见山西的官员们。
山西在是否改换门庭的问题上形成了僵持局面。
宋贤的心态很容易理解,与大部分官员一样,他还是大明的忠臣,忠君的思想深入骨髓,那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他自己亲身经历之事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他,大明的皇权已经走到了尽头,来日无多了。为了天下社稷,为了黎民百姓的福祉应该跟着联省走,投奔到宪国公爷的麾下,此乃大势所趋,这就与“忠君”矛盾了。他一个人的决心就判定了山西一省的官员、百姓的去向,他宁可辞官回乡也不愿意担这个责任,他想保持忠臣的晚节。
到了五月初这个僵持的局面被一位不速之客打断了,来人是“口北兵备道”佥(qian)事何腾蛟。
卢象升组成天雄军的时候,就是兵备道的职务,这个职务统领的是营兵,就是雇佣兵,屯兵于地方,相当于副省级军职。佥事衔是品级,意思就是享受“佥事级别”的待遇。
何腾蛟今年45岁,年纪与宋贤相当,此人现在不显眼,历史上的南明时期可是风云人物,朝廷的重臣。他为了抗清复明的事业壮烈献身,民族气节可歌可泣,但是能力作为不佳,历史评价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个褒贬兼备的人物。简单概括就是:有气节,没心眼,类似于李逵、张飞的形象。
何腾蛟任职的口北,就是张家口地区,属于宣大边军的范畴,此时的宣大都师是杨嗣昌,他是杨嗣昌的属下。
何腾蛟之所以来到太原,是朝廷的宣召特使到口北持圣旨宣何腾蛟进京面圣,来宣召的特使与他交厚,透露了一些信息。而何腾蛟在太原有个好友名叫张圭章,是山西的盐运司判官,何腾蛟与宋贤是同年(同期的进士),关系也不错,因此就顺路来到了太原。
从张家口向南可以取道北京,也可以取道太原南下,他选择了太原的线路就是为了见自己的朋友,并且要告诉他一些消息,还有一些劝诫。
张圭章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但是他的儿子张煌言却是南明时期的名人,张煌言领兵抗清数十年,直至清康熙年间,也算得上民族英雄了。
在张圭章的府上,两个友人置酒密谈。
“文佳兄(张圭章的字),山西的官僚们前途难料啊,虽说文佳兄的位置不高,尚无大碍,也不得不加一分小心啊!宋巡抚游历陕北之事,很多山西的官僚不知道,但是瞒不过圣上。宋贤兄前途不妙啊!”这是何腾蛟端着酒杯在说话。
张圭章大惊,说道“啊!是不是锦衣卫所为?云从(何腾蛟之字)弟何以得知?”
“哎!据说是有人告密,人心可畏呀!实不相瞒,愚弟此次进京,就是面圣授职的,旬月间(很快的意思)即能返回太原府,并接任山西巡抚之职。山西的事务圣上定有安排。”
崇祯一朝,高级官员变换交替频繁,何腾蛟此去是被提拔为山西巡抚,这是招他进京的使臣透露了消息。因此宋贤的前途不妙了,何腾蛟很有一点兔死狐悲之感慨。
可是,何腾蛟哪里知道张圭章就是宋贤一党,他这个盐运判官官不大,却是个聚财的衙门,也是宋贤的小金库,这种牵扯到钱财的关系可不是一般的铁!可以想象得到,事不隔夜,消息就到了宋贤的耳中。
事情严重了!这个消息成了催化剂,令山西的形势急转直下!
如果让大明的忠臣向后金投降,或者投靠乱民,那是有难度的,他们有可能宁愿选择死于大明的冤狱也不会投降。但是投靠联省可没有那个难度,怎么说联省也是大明的一员,并且大家都看得清楚,联省的制度优于朝廷,联省重民不重君,投靠了联省就等于投靠了天下的百姓,道德上也没有障碍。宋贤面对着的最低是牢狱之灾,能不能丢了性命真不好说,崇祯杀大臣可是出了名的果断,被他杀掉的大员真是不少,有该死的也有冤枉的。
宋贤投靠联省,那就是联省的功臣,有荣华富贵等着他,另一边却是牢狱之灾!这个选择就很明确了。
把他逼到这一步的是个小报告!他当然恨之入骨,如果能揪出此人相信宋贤也不会善罢甘休,可惜他不知道,真是人心叵测呀!
时间已经紧迫了,罢官的圣旨一发,他宋贤就什么都不是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这一次他可是雷厉风行,山西省要害位置的官员全部找来,当面表态,同意的签字画押,不准反悔,不同意的立即罢官并暂时关押(防止走漏风声)。最要命的就是北边的宣大边军,如果让他们杀过来山西的地方军绝对挡不住,更何况地方军会不会卖命支持他这个巡抚还不好说,不要说投降、反戈一击了,就是按兵不动山西也完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