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门东侧礼部衙门后面,就是掌管全国医药事务、防治赈济瘟癀疫病的太医院馆舍。
世间惠民药局、杏林医馆都供着岐黄两位老祖的神像,唯独太医院里面的塑像是永乐爷圣旨敕建的,是为医家祖庭,普天之下的神医圣手不管在别处架子有多大,到了这里都得屏息静气,丝毫不敢懈怠。
能够到太医院担任医官,那是全国各地杏林中人的最高目标,光宗耀祖、名扬天下,舍此并无第二条路。
所以在太医院奉职的李建方,内心无时无刻不充满了自豪,身穿正八品御医的官服,坐在法度森严的太医院衙门里办公,请他去看病的不是公侯伯驸马就是尚书侍郎,甚至有几次还是奉旨前往亲贵老臣府邸诊疗,真是荣耀无比!
西晒斜阳照在岐黄神像,李建方眯起眼睛,美美的盘算着:父亲李时珍是嘉靖年到太医院任职的,被妖道、方士排挤,只做到八品的御医就打道回府,我可不一样,有侄女婿秦林做靠山,将来要一直升上去,做正六品院判,甚至五品的院使!
到了散堂的时辰,御医、医士、医生们纷纷收拾东西回家,不少人招呼着李建方:“李御医,日头偏西了,该散堂啦!”“李兄,难得今天有空,咱们会贤楼小酌一番?”
李建方客气而又矜持的推拒掉邀请,唤来两名长随慢慢收拾东西,自己则不紧不慢的拿着一卷《本草纲目》翻看,故意要比同僚迟一步出门。
“李兄真是好学不倦,孜孜以求!”医官们恭维一番,纷纷走了出去。
估计李建方听不到了,才有个留着黝黑山羊胡子的瘦高个笑起来:“这位李老兄真是了得,刚来就做到管大方脉的御医,啧啧,将来恐怕咱们都是他的属下呢!”
立刻有不少医官附和:“人家后台硬嘛,有那么个遮奢的侄女婿,我看哪,他迟早要做院判、院使。”
不过也有几个人帮着李建方说话:“也不单靠秦长官,毕竟李御医家学渊源,医术确实厉害。”
医界是最讲实际的,任你说得天花乱坠,最终得看治不治得了病,李建方一来就做到太医院十三科排第一的大方脉管事御医,这些医官虽然有些酸不溜丢的,但也不得不承认李建方医术确实高明。
说话间医官们走出大门,却见几个年轻人从北面走过来,朝着悬挂金字匾额的太医院衙门指指点点。
为首那人年方弱冠,面孔没什么特别,唯独一双眼睛是贼亮贼亮的,穿着身淡蓝色的棉袍,前襟、袖口粘着不少泥巴印子,像个捏泥人的工匠。
他望着太医院的金字匾额,朝着同伴笑道:“胖子,咱们要是一直跟着太师父学医,恐怕就该到这个衙门做事了。”
胖乎乎的圆脸后生也“满怀憧憬”的看了看衙门,叹道:“当初我就想啊,不管三十、四十还是五六十岁,什么时候能到太医院做事,这辈子就算没白过了……没想到没来成这大明门东边的衙门,咱们反倒在西边做起事来了,真是世事难料。”
医官们开始听那蓝袍年轻人说一直跟着太师父就能到太医院做事,不禁暗笑他不知天高地厚,后来听胖子说在西边做事,登时明白过来:棋盘街西边是前军都督府、锦衣卫,沿着江米巷一直朝西走,到头就是细瓦厂,这身上粘着泥巴的年轻人,原来是在细瓦厂做泥瓦匠的。
通天下名医成千上万,有几个能到这太医院任职?外地名医上京,到这杏林最高学府的门口走走看看,一番憧憬、几许慨叹,太医院的医官们早已司空见惯。
想到这几个年轻人学医不成,只好去做了泥瓦匠,医官们不禁生出几分嘘唏感慨。
就在此时,一辆罩着灰布帐子的马车从街道上慢慢驶来,窗帘掀开,露出少女明眸皓齿的容颜,正是那天在土窑与秦林不辞而别的郑桢。
当日故意错认秦林为表哥,借他挡住了吴德和众打手,郑桢倒是真的去报了官,不过官差受了吴家好处,一个个推三阻四的,郑桢苦求他们赶到窑场,连黄花菜都凉了,只听说一伙冒认锦衣卫的苦力,把吴德和众打手揍得连他们爹妈都认不出来。
哪个少女不怀春?挖土的年轻人虽然身份寒微,但却能把吴德打得落花流水,他那双贼亮贼亮的眸子,不知不觉已在郑桢的心中刻下了印迹。
他会不会真是锦衣卫?就算他只是个小旗,不,普通校尉……郑桢被他的影子搅得心头一团乱麻,本来极能决断的她,一时间竟对目前的选择犹豫起来。
现在她一眼就认出那蓝袍青年就是当日替自己赶走吴德的力夫,急忙令车夫把车儿停下。
“小姐,今个儿是选秀女报名字的最后一天,再晚就赶不上啦!”车夫好心提醒着。
“让你停就停,”郑桢掀开窗帘,张口欲呼,她想亲口问问那家伙,究竟说的什么锦衣卫是不是真的——虽然在她心目中,这根本连百分之一的希望都没有,但她总觉着有那么一丝儿不死心。
秦林也看到了郑桢,朝她挥挥手,想问问这丫头那天到底怎么回事儿,害得咱莫名其妙的打了一场架就不辞而别,也太不讲义气了吧?
哪晓得医者父母心,太医院医官里头很有几个好心肠的朝秦林迎上去,其中五短身材、焦黄面皮的老者就冲这些年轻人笑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诸位虽寄身细瓦厂,仍怀着悬壶济世之心,这就难得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