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五月二十六日上午,准格尔的十几万大军就逼近了嘉峪关。
阚文明已经得到了消息,今日中午,快速支队即可到达嘉峪关。他心中有了底,也就把这一消息传达到基层,让大家知道:援军即将到达!以此鼓舞士气,只要坚持到中午就是胜利!
第一道防线在嘉峪关以东一里(500米)处,它的宽度有四五里,基本堵塞了东西向的通道。阵地的前方四五十米处铺着大约十米宽三里长的一条石头阵。
这条石头阵小了一点,并且石头的密集度不够。这是因为时间仓促,人力不足,嘉峪关这里人员总数才两万多人(主要是俘虏)。更主要的是,附近可以随意搬动的石头数量也是有限的,找石头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石头阵的规模就小了。
石头阵再往前就是地雷阵,地雷的密度也不够,原因是地面挖掘有难度。
位于第一道防线的是第十师第三团的第98营(没有临时营,他们的临时营在后面看押俘虏和警戒防御西方),团长欧阳兖亲自指挥,他们是从南侧防线调过来的。步兵营的士兵主要装备的是步枪,做阵地防守比骑兵手中的马刀、三眼铳要好用,所以阵地防御还是以步兵为主,第99营就在他们身后的第二道防线。
准格尔人的进攻队列在七八里之外(东边),多次交手他们也知道了这是起码的安全距离。
在战鼓声中第一波冲锋的蒙古骑兵出发了,目视估算,接近万人。战场狭窄,正面宽度五里左右,一万人差不多是一次冲击的极限了。
骑兵的惯例,开始时马匹都是小步慢跑,七八里的距离不可能全程全速奔驰,马匹也没有那个体力。俗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沿,他们为了防止炮击,队伍也很分散,看来是挨了几次炮击,慢慢的学乖了,逐渐展开的骑兵队伍也是黑压压的一片。蒙古人的马队旗帜招展,纵然是慢跑,上万骑兵的马蹄声也是震撼山岳,其间还夹杂着军鼓声,“嗷嗷!”的呼喊声,气势夺人。
面对着上万骑兵的冲锋,国防军的阵地上紧张起来,嘉峪关的城墙上、长城的城墙上、外城内、南侧的阵地上,都有气球升起高悬在空中,观察着敌军的动向,他们多数都是为各处的炮兵指引目标的。
这次作战国防军不能有丝毫保留,能用得上的武器全部要充分的利用。第五独立团的三门攻城重炮,布置在前出位置的长城上,这样可以打得更远。重炮的射速慢,但是射程远,达到十里,敌军列队的位置,也就是他们指挥的位置就在重炮的射程之内。所以重炮首先开炮了,目标就是气球观测员指示的,疑似准格尔人的指挥中心,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炸死几个首领。
非直视目标的射击都需要在观测员的指引下试射击,校正弹着点,所以只有一门炮开炮。“轰!”的一声炮弹飞向了远方,这一炮打远了。第二门炮修正之后,接着又是一炮。
估计蒙古人懵了,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判断出明军的大炮能打这么远。因此,被炮击的目标没有移动,结果第三炮命中了目标。
指挥位置的特点就是旗帜多,军乐队,也就是战鼓、铜锣、号角都在这个位置。80毫米的炮弹,内装黄火药,其杀伤半径有三十米,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惊人的,被炸飞起来的旗帜漫天飞舞。
但是,重炮的缺点就是射速太慢,每门炮一分钟才打一发,所以后续的炮弹一发一发的打过去,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因为人都跑了,傻子也不能硬挺着等炮弹啊?不管怎么说,蒙古人的指挥机构给打乱了,短时间内将指挥不灵。
重炮还是不紧不慢的一炮一炮的打击着蒙古人的后队。十几万人要移动位置,要后退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办到的。几发炮弹,对于十几万大军的伤亡非常微小,但是它打乱了敌军的秩序,其作用很大,不可忽视。
蒙古人出击的部队依然在前进,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迫击炮的射程。现在的射击基本上属于直接目视射击,再加上观测员的修正,打得越来越准,开始的炮击就是对着骑兵阵的头部,因为那个部位的旗帜最多。迫击炮射速快,两个团有六十多门82迫击炮,即便是部分火炮开火,一分钟内也是数百发的炮弹。蒙古军骑兵的头部,旗帜马匹被炸得四处纷飞,受到炮击的骑兵不得不加速前进,上万的马匹开始奔跑起来,马蹄敲击大地的轰鸣声,加上“嗷!嗷!”的喊叫声也是震慑人心。
马匹奔跑起来,一分钟也能跑出七百米到一千米,速度也是惊人的。
在鞑子们冲到一里的距离之前,迫击炮都可以有效的打击敌军。这个距离是三四里,时间是两分钟多一点。在这段时间里每一门炮可以打出约五十多发炮弹,按平均每一发炮弹能毙伤两名骑兵来计算,在这一段距离上,一门炮可以消灭100人,如果处于射击位置的火炮有30门,消灭的敌军就是3000人。对于一万人的骑兵就算重创了,如果不是玩命,就应该退回去了。现在蒙古人的队形很分散,炮击的效果可能要差一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