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嘉峪关的鏖战还在继续。
对付明军的旧式大炮,蒙古人、后金鞑子都知道一个通用的办法,那就是盾车,也叫冲车。一般都是现场制作,用粗笨的圆木做成盾车,有带轮子的,也有人力抬着走的,为了增加强度,还可以把棉被浇上水,披在上边。
巴图尔当然也会想到盾车,但是眼前明军的大炮他是亲自领教了,那种开花弹的威力,盾车是抵挡不住的。更何况眼下就是想做盾车也做不成,光秃秃的山上也没有几颗树。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靠准格尔的蒙古勇士们往上冲。
他再一次组织起冲锋的队伍,这一次,他下了本钱,拿出三万之众,并且他打算亲自带队指挥,以鼓舞士气。这三万人马,可以把河西走廊的这一段填满,用三万人的性命换一条血路他也在所不惜。
冲锋的大队人马出动了,现在两军距离已经超过了十里,马匹小跑着前进,首领们都吆喝着,指挥马队分散,拉开距离。被炮击的次数多了,自然也会长见识,总结经验,战场是残酷的,各种战术动作都是用人命换来的。
国防军的一方绝对不客气,只要射程够,火炮立即就会开火,蒙古人的马队开始冒着炮火向前冲。
这个过程都是骑兵冲击国防军的阵地的故事,可是毫无办法,准格尔人只有玩命冲这一招,在这个狭窄的走廊上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故事成了老套子,也没有多少新意,我们的就简洁故事的过程,选重点的、不同点的叙说。
不同点就是这一次蒙古人冲锋的人数太多,是典型的人海战术,拿人命往里填。
这一次是巴图尔亲自督阵,冒着枪弹炮弹,踩踏着地雷,用数千人的代价,移开或者说用尸体填满了乱石阵,已经处于疯狂状态的骑兵终于冲过了第一道石头阵。后续的蒙古人会清理已经占领的这一道乱石滩。
国防军一方,当看到石头阵即将被突破时,当然不会组织敢死队拼刺刀,步兵的刺刀对骑兵的马刀那就是找死!
国防军用长城上的火炮,南侧山地上的火炮,以及城墙上的火炮,猛烈的炮轰,机枪拼命的扫射打击敌军,掩护着第三团的第98营撤出第一道防线进入外城,最后是六部重机枪战车交替着通过三条通道后退到外城的城墙下,欧阳兖亲自指挥着,重新组织第二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依然是地雷阵加石头阵,蒙古人还是要重头来一遍。冲完地雷阵再冲石头阵。
在嘉峪关鏖战处于最高潮时,准格尔蒙古人的后面枪炮齐鸣,还有十万之众的准格尔大军的本队大乱了!
最先看到这一情况的是气球上的观察哨,阚文明知道,这是快速支队到了!
阚文明命令迅速的向战场上鏖战的官兵传达这个好消息,鼓舞士气,坚持到底。
快速支队是昨天早晨出发的,到今日中午,历时一天半,行程近500里,并且途中还有数次战斗,他们的行进速度还是惊人的。
其中有一个有利的因素,那就是越接近嘉峪关,城镇、村庄越稀少,有城墙的县城一个都没有,这种地形最利于他们突击前进。他们为了赶路,减少了夜间的休息时间,把探照灯、气死风灯都用上了,连夜行进。只是在凌晨休息了两个时辰(4个小时),昨天他们用于行军的时间就超过了10个小时。所有的士兵全部乘车,在车上可以轮流休息睡觉,因此,部队并不过于疲乏。
只要路况可以通行马车,马车的速度保持每小时40里(20公里)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就看有没有大的道路障碍,另外就看敌方的阻击规模和强度了。
总之快速支队完成了突击行军的任务,提前到达了嘉峪关。
准格尔蒙古十几万人的一个军事集团,其各个方向上都会放出警戒,因此快速支队到达他们的身后,他们的指挥机构必然能够及时发觉。但是,得到情报后能不能及时的反应,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十几万大军能不能灵活调动?他们正在西面的嘉峪关做着浴血奋战,正在集中全部注意力于争夺嘉峪关的残酷战斗之上,他们根本就想不到后方会出问题。巴图尔随着出击的部队在最前线,指挥的位置上缺乏能够果断决策之人。后面出现的敌军规模多大?战斗力如何?意图是什么?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准格尔人的反应速度。
快速支队到达后,立即就投入的战斗,兵贵神速,不能给敌军反应的时间,这个道理一般将领都会懂得。
所以岳成命令部队快速的展开作战队形,以十六辆重机枪战车为核心,形成打击力量,立即出击。此时双方距离还有10里。
河西走廊在这里稍微的开阔,比较平坦的地形有十几里。十六辆重机枪战车不可能展开这么宽,所以就集中于道路的两侧展开了三里的宽度,快速的向前推进。十里的距离对于冲锋的马车最多是二十分钟的车程。
蒙古人没有火炮,国防军可以更接近射击,但是,蒙古人的骑兵转回身来反冲锋也是随时可以做到的。从重机枪的角度看最佳距离就是1500米,在这个距离上轻机枪也可以参战,火炮可以纵深打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